為進一步加強轄區內醫療器械安全監管工作,保障人民群眾用械安全,今年以來,溫州市甌海區局主動謀劃,以“藥劍”行動為抓手,開啟醫療器械專項執法月,堅持宣傳培訓、風險防控、規范整治、執法辦案、柔性服務一體發力,打好監管“組合拳”,筑牢醫療器械質量安全防線。
一是打出責任落實“組合拳”。全力構建“地方政府負總責,監管部門各負其責”的藥品安全責任體系,將“屬地鎮街對藥械化工作的配合程度”納入對鎮街考核細則中,嚴格落實藥品安全黨政同責,市場監管部門業務監管與鎮街公共安全治理相結合,進一步營造共治氛圍。年初印發醫療器械監管和飛行檢查2個工作計劃,年中發布醫美機構、一次性采樣管、裝飾性隱形眼鏡等6個專項整治方案,科所分工明確,做到責任清、任務明,理清職責,消除監管盲區。以宣教強責任,結合各類醫療器械宣傳活動,在核酸檢測點、動車站廣場等人流密集區域播放器械宣傳科普視頻,依托“健康進萬家,藥師志愿行”載體,積極舉辦安全宣傳進社區活動,全力提高公眾用械安全知識。組織開展5場線上直播培訓,在全區28家器械生產企業、500多家器械經營使用單位,大力開展《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》等法律法規培訓,提高企業自律意識和落實主體責任。
二是打好隱患防控“協同拳”。結合食藥平安“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”,建立藥械化問題清單制度,找準薄弱環節,全面梳理醫療器械質量安全風險隱患,促進企業安全發展,重點排查新冠病毒檢測試劑、一次性采樣管、醫用防護服、醫用口罩等疫情防控醫用器械。列出問題清單,制定整改措施,不斷加強對重點環節、重點品種的監管。截至目前,約談企業5家,上報53條風險隱患清單,并跟蹤整改情況,實現閉環,對13家一類備案生產企業核實停產情況,對1345家二、三類器械經營企業逐一比對核實,共梳理368家異常企業,予以上報公告注銷。組織企業開展自查自糾,自查形式有微信群接龍、省局監測平臺上報、紙質上報、現場一對一指導上報等多形式,通過系統共督促789家企業上報醫療器械風險隱患自查報告。組織召開醫療器械監管風險研判會2場,分析研判轄區醫療器械質量安全風險;同時,加強醫療器械上市后不良事件的監測,聚焦公眾關注度高、使用范圍廣、風險高的器械不良事件預警監測,督促各涉藥單位廣泛收集、積極上報、提高質量,努力做到風險早發現、早報告、早評估、早處置,為服務安全監管和保障公眾健康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。10月底,收集上報器械不良事件191列,任務完成率140%,超額提前完成年度工作目標。
三是打響嚴管重懲“整治拳”。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,采用雙隨機抽查、飛行檢查等檢查模式,瞄準高植入介入高風險器械等群眾投訴較多、反映強烈的重點產品,整合執法力量,強化部門聯動,聯合公安、醫保、衛生等部門。率全市之先利用互聯網+掌上執法開展藥械領域跨部門聯合執法。在檢查中,督促醫療器械經營使用單位依法規范經營行為,深入推動監管責任落實。截至目前,累計排查醫療器械經營企業502家、使用單位425家、醫療器械網絡經營企業95家,完成抽檢11批次,及時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。以凈化市場環境為目標,堅持線上線下一體,嚴密組織排查,重拳打擊違法違規行為,將11月作為醫療器械執法辦案專項月,共責令整改85家,立案查處違法行為31起,罰沒款228萬,取得明顯成效。其中對疫情防控類器械的2家一次性采樣管生產,采用跨縣市區聯合協查,同時對2家企業進行關聯性檢查,罰沒款共11萬,有力地形成了嚴查重處的高壓態勢,切實提高了市場監管的威懾力。
四是打靚柔性服務“溫情拳”。成功爭取“柔性服務站”的落地,為生命健康小鎮器械企業的材料申報、場所建設、質量管理等方面給予專業性的指導,避免企業走彎路。掛牌成立的全省首個縣級醫藥發展服務中心秉承“監管即服務”的理念,堅持為企業輸送服務養分,引導扶持產業新發展,著力打造全市唯一的特色醫療器械產業園。與醫療器械產業園建立交流合作機制,每月一次定期赴園區調研,一對一幫扶指導,專人負責對接,解答園區管理部門及企業的熱點難點問題,全方位推進醫療器械產業園發展,成功協助2家市政府招商引資重點企業解決難題順利開辦。督促指導企業強化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,嚴把質量關,促進企業規范健康發展。截至目前,醫療器械產業已引進孵化醫療器械及相關領域行業企業100余家。
打印 關閉 |